券商中國記者梳理數據發現,今年上半年(1月1日至6月30日)已有71只債券違約,涉及金額875.37億元,同比去年上升45.98%,新增違約主體11家,主要涉及民營企業以及少部分地方、中央國有企業,違約的債券類別主要是超短期融資券、中期票據、公司債和企業債等。
梳理違約原因,可以發現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,部分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沖擊,當前的資金流動性緊張,信用風險仍在持續暴露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信用債市場違約不斷的同時,由于近期市場利率波動較大,發行利率大幅反彈,導致多筆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。據數據統計,6月份共有91只信用債取消或推遲,規模為687.90億元,而6月信用債總發行量為13476.85億元,取消或推遲發行率為5.1%。
上半年信用債違約規模超875億
數據統計,2020年上半年各類機構發行債券再創新高,達到25.80萬億,同比增長18%。利率債發行總額達到8.79萬億元,同比增長29%,其中國債共發行2.53萬億元,同比增長40%。地方政府債發行量最大,達到3.49萬億,同比增長22%。政策性銀行債發行量為2.77億,同比增長29%。
一般而言,利率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或者有國家信用做背書的機構(比如政策性銀行),發行主體的信用非常高,信用風險較小。與之相對的信用債則風險較高,今年以來違約事件也層出不窮。
信用債具體包括金融債、企業債、公司債、中期票據、短期融資券、定向工具、可轉債以及資產支持債券等。

上半年信用債整體發行量達到9.17萬億,增幅38%。其中金融債發行量增幅明顯,發行接近1.78萬億,同比增長51%;公司債市場上,一般公司債與私募債的發行增速明顯,同比增長分別達到46%與59%。
在信用債發行量持續走高的同時,違約風險也在上升。今年上半年已有71只信用債違約,涉及金額875.37億元。對比去年可以發現,2019年上半年有93只信用債違約,除華陽經貿、中信國安以外,發行人均為民營企業,而涉及金額僅為599.62億元。換言之,今年違約金額同比去年上升45.98%,歷史違約主體為23家,新增違約主體11家。

可以看出,在1~5月份的時候,國家政策寬松取向明顯,但今年上半年違約總金額仍有上升,因為政府及時采取了應對疫情的措施,上半年信用債違約主要來自歷史違約主體,并沒有因疫情影響出現新增違約大幅增加局面。
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記者分析,“雖然我國復工復產情況總體較好,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斷加碼,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償債壓力,但是經濟復蘇仍然需要相當時間,短期內發行人出現違約行為的可能性或將持續提高?!?/span>
上半年違約金額上升還與一家進入重整階段的中央國有企業有關。今年上半年違約債券最多的企業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方正集團”),其尚未到期的23只債券合計345.4億元均視為違約。
今年2月,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北京銀行提出的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的申請,方正集團進入重整階段后,根據重整相關法律規定,重整期間公司不得個別清償,因此方正集團存續期內的債券均無法兌付兌息。
這23只存續債券的違約涉及金額345.40億元,占上半年違約債券金額的比例接近39.45%,方正集團也因此成為今年上半年以來最大的違約主體。
就債券違約原因來看,天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,新增違約主要是公司過度擴張造成負債較高且短期化程度不斷加劇,財務費用吞噬利潤;在融資渠道結構性縮窄的背景下再融資能力枯竭,無力應對集中兌付局面。其他原因還包括收購公司水平參差不齊,疫情使得現金流進一步承壓;對外擔保負擔較重進一步拖累了再融資能力;公司原本經營就處于下滑階段,受到疫情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沖擊等。
發行利率反彈高息債券增加
在信用債違約有所上升的情況下,剛剛過去的6月份,債券發行利率卻出現了反彈,取消債券發行計劃的比例也有所上升。
根據統計,6月份一級市場信用債(企業債、公司債、中票、短融、PPN)發行利率大幅反彈,各類債券票面利率上行20~70BP不等。
為對沖疫情對宏觀經濟造成的影響,一季度央行加大了貨幣信貸的投放力度,此前多次降準降息,銀行間資金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,隔夜利率連續多個交易日低于1%,最低時僅0.66%,信用債發行利率持續走低。
“利率上調的直接原因還是因為央行引導下的資金面收緊?!蓖赓Y銀行固定收益分析師李艷軍告訴記者,“央行之所以引導利率上調,首先是隨著5月份以來國內疫情狀況的好轉,經濟基本面形成了支撐,繼續降息的意義已經不大。另一個是打擊資金空轉,比如企業如果將低利率信用債存款到銀行,中間可能有超過100BP的套利空間?!?/span>
3~5月低利率的信貸資金帶來了套利問題,6月初以來,為打擊空轉套利,央行收緊了流動性投放,銀行間資金流動性趨緊,利率開始大幅反彈。
最近的利率波動讓市場捉摸不定。6月29日~7月2日,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(Shibor)隔夜利率分別是1.01%、1.78%、1.97%以及1.75%,可以看出利率先是大幅上升了67BP、9BP后下降了12BP。
6月28日~7月1日銀行間質押式隔夜回購加權利率1.06%、1.06%、2.30%以及2.03%??梢钥闯鲋虚g大幅上漲了124BP后下降了27BP。
5月份以來,信用債發行環比大幅縮量。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,這一方面源于“補年報”帶來的季節性影響;另一方面,由于當月資金利率中樞抬升,債券二級市場收益率大幅向上調整,各券種加權平均發行利率多數上行,取消或推遲發行的債券比例增加。
在債券市場上,7.5%以上的票面利率被認為是“高息債券”,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債券發行的難易程度。根據統計發現,6月票面利率在7.5%以上的信用債共有22只,包括4筆企業債,14筆公司債,1筆中期票據,1筆短期融資券,2筆可交換債。而4~5月,利率在7.5%以上的信用債數量分別為17只、8只。
6月出現取消發行潮,下半年或趨穩定
數據顯示,6月份信用債取消發行或推遲的只數達82只,規模為687.90億,創年內新高,6月信用債總發行量為13476.85億元,取消或推遲發行率為5.1%。
對比前5個月的數據則更為明顯,1~5月份取消發行或推遲的為245只,規模為1993.55億元。換言之,僅6月份取消或推遲發行的信用債占據了上半年涉及金額規模的25.64%。
債券發行計劃為何會取消或者推遲?從相關公司的公告中,只能讀到“近期市場波動較大”“市場情況變動”等字眼。比如原計劃發行20億元私募債的仁懷市水務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,在6月29日提出了推遲發行,公告表示“由于近期債券市場波動較大,為合理降低發行利率,控制公司融資成本,決定延期發行本期債券?!?/span>
“發不發債主要還是看企業是不是真的缺錢,現在利率波動比較大,如果不缺錢的可能會觀望一下?!崩钇G軍指出,“如果是融資規模20億元的債券來說,融資成本如果走高50BP,三年期債券下來利息可能要多3000萬元,算下來還是一筆較大的支出,因此有的發行主體推遲或取消了債券發行?!?/span>
盤和林表示,“近期信用債利率反彈幅度較大,發行人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融資成本,而且在大幅波動的市場環境下,票面利率也難以合理把控,特別是對票息、對利率較為敏感的高評級主體債券,取消發行也是為了避開這段波動時期,如果資金利率維持穩定,市場發行節奏應該也會逐步恢復?!?/span>
招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,投資者不確定后市調整時長和幅度,導致無法給一級新券正確定價,只能選擇觀望;同時現券交易換手率下滑與收益率上行并存,說明投資者交易積極性遭到考驗。一級市場的痛點畢露,若調整持續,恐怕對發行人債務結構產生沖擊。
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,展望后市,2020年下半年整體信用債到期規模較大,債券發行人發行新債滾續需求依然較大,未來信用市場發行環境主要取決于整體資金面。預計后續資金利率將保持穩定甚至進一步下行,因此,信用債發行環境料將保持穩定,市場發行節奏也將逐步恢復。
李艷軍也指出,“下半年若疫情不出現大的變化,預計基本面還會繼續改善,對于企業而言,仍有流動性緩解的需求,整體壓力還是比較大的,預計下半年信用債利率不會大幅上升,會逐步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區間?!?/span>
(文章來源:券商中國)
(原標題:太難了!上半年信用債違約875億 同比大增46%!利率反彈 6月取消延后發行近700億)